老年人轻微外力摔跤或者搬重物,甚至是“闪了一下腰”,突然出现腰背部疼痛,起床翻身困难,卧床时减轻,起身或者站立时疼痛加重,或者出现抽筋样疼痛时,需首先考虑是否存在脊柱压缩骨折,这样的老年人大多合并有骨质疏松,我们称为“骨质疏松压缩骨折”。
骨质疏松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,与高血压、糖尿病同样普遍,“疼痛、畸形、骨折”是骨质疏松三大症状,其中“腰背疼痛”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。
腰酸背痛没当回事
“大夫,我母亲早晨弯腰捡个东西,闪着腰了,现在都没办法直起来,疼得厉害。”上周经拍片检查,被确诊为腰椎压缩性骨折。
“就是闪了一下腰,在家养两天不就行了吗?咋还骨折了?怎么这么严重?”孙阿姨和家人有点不相信。
仔细一问,孙阿姨几年前就有腰酸背痛、腿疼等毛病,但一直没当回事,以为都是年老体衰的正常表现。
孙阿姨的女儿回忆母亲一直有腰疼的毛病。
去年有一次在外面晨练,不小心闪了腰,当时不太严重,母亲说啥都不去医院,她只好去药店给母亲买了几副膏药。母亲在床上躺了几天,腰也就好了。
谁也没想到,还不到一年,母亲的腰又闪了,而且还骨折了。
无独有偶,今年62岁的陈阿姨下楼时不小心脚踝崴了。
到医院一查,医生说,她的骨骼太“酥”了,稍有不慎就容易骨折。
问其原因,陈阿姨说,平时不喜欢出门,没有时间晒太阳。年轻的时候,她就总崴脚,以为是缺钙,吃了几瓶钙片,后来也没当回事,从来没想过骨质疏松这回事。
福州中德骨科医院专家介绍,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岁数大了,骨质疏松是正常现象,所以不经过医生的同意,擅自在家中补钙,根本不去看医生,其实这是不正确的。
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,治疗手段也不一样,千万不能不加区分,一律补钙,否则会出现钙过量的并发症。
骨质疏松一般分为两种类型,一种是继发性的骨质疏松,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,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;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,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,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,盲目补钙作用不大。
还有好多人,骨折手术后,认为不用再继续治疗,这种想法是错误的。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的人,很多人患有骨质疏松,必须要经过治疗。如果骨质疏松治疗跟不上,容易再次发生骨折。骨折严重者可能瘫痪在床,极易引发脑梗、肺炎、褥疮等其他并发症,重者会导致死亡。
专家强调,一些老年人常见的腰酸背痛、骨头痛,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。如果腰背部、髋部或四肢严重骨痛,应该想到骨质疏松的可能性。只要想到了,其实诊断很简单,去医院做一个骨密度检测就可以了。
50岁后要做常规检查
现在好多人对这种病不重视。在医学界,骨质酥松症被称为“静悄悄的流行病”。之所以说它“静悄悄”,是因为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性病变,很容易被忽视。而要是不提前预防,骨质疏松早晚酿大祸,很多老人因为摔了一跤,就再也站不起来。
有的老人来就诊,即使没骨折,但用老百姓的话说,碰一下也能骨折,那就晚了。不少人常常在发生骨折后才引起注意,那时,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风险、治疗费用,将大大增加。
在此,医生提醒老年人,骨质疏松的危害不容小觑,50岁以后一定要做常规的检查,一旦发现病情,及时到医院就诊。已经发生过骨折的人,更应重视骨质疏松的诊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