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头是人体的支架,像是一幢建筑的钢筋。人在35岁以后,骨头的“质量”开始走下坡路,有两个时间点要格外注意。 对于女性来说,一是在绝经后的5年内,由于卵巢停止产生雌激素,导致骨量迅速丢失;二是发生在70岁以后。男性骨量丢失时间点则是在50岁后和70岁后。建议处在这几个时期的男女性,每年测一次骨密度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骨质疏松症是静悄悄的慢性病,它来得没有预兆,一旦发现时已经是严重阶段。很多老人认为,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就会变矮,出现驼背等症状,其实这并非是正常现象,而应当怀疑是否患上骨质疏松。
腰背痛是骨质疏松较常见的症状,另一个严重并发症则是极易发生骨折。举个例子,别人上下楼梯蹦蹦跳跳都没事,患者搬下重物,就会出现腰椎性骨折。所以带家里的老人测骨密度,实际上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,并延长寿命。
近日,家住福州仓山区67岁的蔡阿姨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,腰背部忽然出现疼痛。当时,她并没有到医院检查,心想贴几副膏药在家休息几天就好。没料到过了三四天,疼痛不但没减轻,反而加重。前两天,她通过朋友介绍来到福州中德骨科医院求诊。
经完善检查后发现,蔡阿姨发生了脊柱骨折,也即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。“我没有摔倒,也没有受伤,好端端的骨头怎么说断就断了?”蔡阿姨说,得知是骨折后,她简直无法相信。
对此,医生告诉她,这是骨质疏松造成的,所以叫做“骨质疏松性骨折”,这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。特别是脊柱的胸腰椎、髋部、桡骨远端以及肱骨近端是高发部位。
如果把人的骨头比作一块面包,那么年轻人的就是那种刚刚出炉的。用手指头按一下它会陷下去,松手后它又会恢复原状;而老年人的就不同了,它更像是在太阳下晒了好几天的面包,干了、脆了,只要轻轻用手按一下就会碎。所以骨质疏松性骨折就是这个道理,稍微用力就会骨折。
听完医生的介绍,蔡阿姨如梦初醒!她回忆,几天前的一个下午,自己在下楼梯时有一只脚不慎踩空,虽然人没有摔倒,但是脚却重重的“跺”在了地上。回到家之后,背部就隐约出现疼痛,直至后来越来越重。
在治疗方面,因患者的年纪已经不适合做手术,所以经医生综合考虑后,建议其像其他患者一样,接受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。
简单来说,该技术就像打针一样,在局麻状态下将一种叫“骨水泥”的材料植入骨折椎体,以达到快速缓解疼痛、恢复椎体高度,防止骨折再次塌陷的目的。它的优点在于,创伤小、痛苦小、术后恢复快,预后效果较好。
经慎重考虑后,蔡阿姨和子女采纳了医生的建议。后来,医生凭借娴熟的操作技巧为患者成功实施了微创椎体成形术。术后,蔡阿姨的腰背部疼痛得到极大缓解。目前,她已经下床活动。
骨折是骨质疏松的较大危害。也是老年人致死、致残常见的原因。特别是髋部骨折,患者一旦长期卧床不起,就有可能因并发症而发生死亡。虽然脊柱骨折不至于危及生命,但它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,同时也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
为此,他提醒,老年人一定要加强对骨质疏松危害的认识,并将其重视起来。比如,在生活中一定要积极预防摔倒;另外,身体尽量避免负重或用力抬重物;再次,合理膳食,适当运动,多晒太阳。较后,老年人需定期对骨的健康进行检查。经骨密度检查后,确诊骨量低下或者骨质疏松的话,应及早治疗。